安家: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凶宅
点击关注“曾奇峰心理工作室”,免费看曾奇峰&武志红1小时对谈
1.
房似锦,苏明玉,樊胜美
《安家》中,房似锦备受热议。
房似锦,原名房四井,名字里就藏着她的故事。原来,在她上面,家中还有三个姐姐,她是老四。同时,她是一个不被期待的孩子。因为,家里一直盼望能有一个男孩。当房似锦出生后,母亲发现又是一个女孩时,非常失望,甚至想直接丢井里淹死。
出生不被待见,她就拼命自己努力,到上海打拼,成为那个“没有卖不出去的房子”的房店长。
看起来,也许,似乎,那个一出生就差点被丢到井里溺死的“房四井”,她的噩梦终于告一段落,接下来,可以迎来努力的、励志的、焕然一新的“房似锦”,在上海的美好新生活。
但是,事情并不是这样的。房似锦虽然人在上海,靠自己努力,真的在改变自己的生活。但是,她的生存状态,还是那个“房四井”:持续被家里压榨,母亲隔三差五地找她要钱,这导致,虽然她工作努力,挣得也不少,却只能自己住凶宅,一直被原生家庭所拖累。
原生家庭似乎是个无底洞,永远填不满。
似曾相识的,还有苏明玉、樊胜美。
全部都是:从小在家里,特别被忽视、缺爱、不受待见;长大后,奋发图强,终于可以离开家,把原生家庭远远地甩在后面,去更好的地方,努力开拓全新的生活。
可是,长大后,我们真的能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吗?
2.
纵横千里,影响却如影随形
有的影响是有形的。
我的朋友,她告诉我,她的原生家庭问题重重。比如:父母心理上非常匮乏,从不肯彻底满足自己,更不会彻底满足她,她从小就被各种限制;再比如,父母不安全感严重,因为这种不安全感,从她记事起,父母几乎从来都不会休息,一旦休息,父母就很担心,似乎只有忙起来才心安理得;还比如,父母控制感很强,家里的大事小情,都被父母控制的死死的,包括自己的事情,这让她从小就觉得束手束脚,似乎动弹不得,只能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。
终于,她长大了。
她曾经认为,长大后,自己就能重获“自由”。
但是,事实却并非如此。
首先是报大学,她的父母不同意她离开自己所在城市。反复抗争后,终于允许她可以去别的城市,但是,不能出省。最后的结果是,大学毕业后,回到了父母所在的城市工作,在父母的催促下,结婚、生子……现在,过着父母安排好的、希望她过的生活。
形式上,我们受到父母的影响,比如考什么大学、报什么专业、大学能不能去外地、去了外地工作也要回来、找什么工作等。
就好像,父母的手中握有一条看不见的线,很细,但是很坚韧。孩子纵使挣扎着终于借着一些机遇,比如读大学,可以远去千里,却总还被这条线牵着。
跑不掉。
3.
心理上的影响,更加无形而深刻
形式上的还不是最重要的影响,更重要的,是心理上的影响,这才更无形而深刻。
比如,我的来访者告诉我,她来自于重男轻女的家庭,长大后,她离家千里去读大学。毕业后,留在大学的城市:新的环境,新的朋友,新的圈子,新的生活方式。看起来,一切焕然一新,似乎人生真的可以重新开始。
直到她哥哥结婚,她才看到一些真相。
哥哥结婚,就自然“继承”了家里几乎所有的资产,而她只能完全靠自己。不仅如此,自从她工作之后,家里就让她给家里按月寄钱,明目张胆地用来给哥哥还房贷。更不用说,在一个房价动辄就要几百万的城市,她丝毫得不到父母的支持,要完全靠自己的工资,几千块几千块地攒。
来访者告诉我,在重男轻女的父母眼中认为,哥哥是男孩,是自己人;而自己是女孩,是外人。
外人的钱,能多要就多要,能多占就多占。
她非常痛苦地问我,问自己,也许并不知道可以问谁,她说:不公平,真的不公平。为什么?同样是两个自己的孩子,父母就能给其中一个家里全部的财产,而另一个就能一分不给?为此,我就要比我哥哥更辛苦。我哥哥住在自己宽敞的家里,而我,到今天,工作十年了,还只能租房子住。
这不仅仅是从金钱上不公平,引起人的现实生活中的困境,还有,在金钱不公平的背后,是父母的偏心。疼爱一个,而不疼爱另一个,金钱背后体现的这种不公平,对孩子的心理伤害,更严重。低价值感、不配得感,永远都在挣扎,永远都在证明自己,永远都过的那么辛苦,永远不能让自己享受和幸福……像这样,很多挥之不去的影响,得以根深蒂固。
我们似乎不知道为什么,而谜底就藏在谜面上。
4.
认同或不认同,都是父母对我们的影响
一般,我们会认为,认同父母,是一种非常无奈的影响结果。而事实上,认同或者不认同,都是一种影响。
比如,像樊胜美,她不够有力量,一直遭受父母的盘剥。我们似乎更容易认同,这是一种显而易见的影响。但是,像苏明玉,她似乎够有力量,性格坚韧,够自强,也有本事,能拒绝,能反击。那么,对于苏明玉这样的人,就算是摆脱了原生家庭的影响了吗?并不是的。苏明玉做为一个女性,为了对抗成长的这一切不公平的待遇,而整个人变得非常“坚硬”,像一个男人,不,像一个战士。情感的不流动,和她在成长中,母亲对她的疏离有关。如果不是这样,也许,她本来可以成为一个温柔的人。
这也是影响。
再比如,我的来访者告诉我,她不会生孩子。
我问她:你不喜欢小孩?
她说:并不是不喜欢小孩,而是,自己都后悔自己出生。
原来,她的父母感情非常差,爸爸在30多岁的时候,职场受挫,一蹶不振。后来,酗酒成性。妈妈一再劝说,没有结果,两人感情破裂。而这一切也让妈妈无法接受,经常跟她抱怨:自己命苦,嫁给了这样的老公;你爸没本事,你要争气;要不是为了你,妈妈早就跟你爸离婚了之类的。
进而,从小在她的记忆中,就是一个酗酒的爸爸和一个永无止境抱怨的妈妈。
那个画面,堪称一部心理恐怖片。
她说,我真的希望自己不曾出生,我做错什么了,要出生在这样的家庭?我不希望孩子再经历一遍我的痛苦,我也不希望自己活成自己的妈妈。
于是,就出现了她现在的状况:不想生孩子,不是因为自己不喜欢孩子,而是因为不想认同父母。
想要摆脱影响,我们先要看到影响,再逐步去和在我们身上形成影响的部分去做功课。比如,有的人从不曾被真正看到,我们就需要一遍遍地诉说;有的人被低价值感包围,我们就需要重新认识和评估自己,构建自我的价值感和自尊;有的人被长期占据,我们就需要重新发现自己的需求,重塑自我。
而也许,在做这些之前,在认识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之后,我们都按捺不住地想和原生家庭“对质”,和父母“清算”。过去的事情已经发生,我们无法回到过去改变现在。我们能做的,就是站在现在,站在当下,看看我们能做什么。
放下的不是父母,而是自己。
我们对家的想象与打造其实是我们内心的写照,来【UM心理樱花分享季】,曾奇峰与你一起深入潜意识,通过关系视角,探索内在世界的风景。
扫码听曾老师直播
直播主题:《安家》那些和房子相关的烦心事嘉宾:三木水直播方式:抖音关注umxl,参与直播直播时间:今晚 20:00-21:00直播简介:
长大后,我们真的能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吗?
RECOMMEND
推荐阅读
1.中国剩女:单身不是我的错
2.跟另一半吵架,你跟孩子道歉了吗?3.父母会玩的孩子,活得有多爽预约心理服务,点击“阅读原文”